周五好,这里是轻喜人物周刊栏目。中国轻喜,人物首秀,每周一会,欢迎关注。
今天是节目的第二期,我们邀请到的是轻喜到家保洁团队资深员工——深圳区域工作的王建分(王姐)。
北京时间2020年6月26日
交谈中,王姐反复提到:
干这行,最重要的就是守时
王姐拿自己第一次做单的经历向我们举例:“你想想,第一次去客户家,不认识路,可不就得提前出发?提前多久都不为过。前一晚收拾好做单用的东西,第二天六点半我就出发了,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去做,很紧张的,迟到是很不好的。”
● ● ●
与王姐的初次见面充满戏剧性。
6月22日下午4点,我们赶到王姐正在服务的客户家,由摄影师单独进去沟通。
门刚开就听见了小狗的叫声。
不巧,摄影师同事怕狗,王姐注意到了摄影师强作镇定的表情,
连忙说:“别怕别怕,是小狗,不咬人,很乖的。”
摄影师进去以后,我们等在门外,
不一会儿王姐出来,看到采访人员从楼梯间走出,
何姐“玩心大起”,
一边开始“报数”:“一个,又一个,还有人吗?”
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,让人倍感亲切。
爽朗而热情的王姐,就这样带我们走进了她的世界。
01
这家客户对我非常好
像我亲人一样的
干完活的王姐,在客户家门口再次检查保洁包,然后背上身,同事要帮王姐拎垃圾,王姐连声拒绝:“我自己来,你们还拿着东西呢。”
接着,王姐带我们下了楼,扔了垃圾,又特意领我们走到洗手池旁,对着大家叮嘱道:“都洗个手。”快出小区的时候,王姐爽快答应“带我们去家里看看”。
家住洪浪北的王姐,日常的通勤方式是骑电动车,今天也不例外。在小区门口,王姐从停车区域推出一辆干净的红色电动车,说:“我先回家做饭,定位发给你们了。”眼看王姐戴上安全帽,风风火火地想赶回家,先为我们“做上饭”,我们赶紧劝阻,提出带几个熟菜过去。摄影师同事更急,“王姐,您等会儿,先拍几张照片。”
王姐笑了,问道:“要摘口罩吗,这个姿势可以吗?”,顺便还“安排”起了机位:“去那边,从那边往这里拍比较好。”当王姐摘下口罩的时候,站得较近的同事注意到王姐脸上晒出了淡淡的“口罩印”。
意外的是,镜头前王姐并不像与我们聊天时那样放松,为了缓解王姐的紧张感,同事们开始和王姐闲聊,有同事说“王姐眼睛好看,大双眼皮”,并对王姐说:“您笑一笑”,又问王姐“是哪里人”,王姐举止逐渐自然起来,似乎已经忘记了镜头的存在,回答到:“我是贵州人,嫁到四川,还做女儿的时候就到深圳了。”又像想起什么了似的,急忙补充了一句:“等下给你们吃荔枝哦,上午的客户给的,这家客户对我非常好,像我亲人一样的,我们关系非常好。”
王姐一连用了两个“非常好”,说完脸上就扬起了开心的笑容。
02
认识很多年的好姐妹
一起进了轻喜
我们抵达王姐家的时候,太阳快落山了,王姐特意到巷子口迎接我们。怕王姐做饭辛苦,同事提出就在附近餐馆吃个饭,并问王姐“家里人要不要一起”,王姐告诉我们,“老公今天去广州出差了”,又问我们:“可以喊咱们保洁同事吗?就住在附近,很近的。”
我们刚说“没问题”,王姐马上就拿出手机,拨通了微信视频,只听见一迭声催促,甚至不容对方开口回答——“吃饭了吗”,“快下楼”,“3分钟必须到”,“最多5分钟哦”,还将手机镜头转向我们,略带“炫耀”似的说道:“看到是谁了吗?快来快来,有惊喜”。
挂掉电话,王姐兴奋地对我们说:“是认识很多年的好姐妹了,一起进的轻喜。”又说:“我们做什么都一起的,关系特别好。”
点餐的时候,王姐执意让我们来,我们问王姐,有没有忌口,并调侃“老公是四川人,您应该也能吃辣吧”,王姐笑着说:“不太能吃辣,我十几岁就来深圳了,在这边太久了。”
03
一只巴掌大的褐色小熊玩偶
安安静静挂在门把手上
为了不耽误王姐正常休息,摄影师提出利用等餐的间隙,去王姐家中拍摄一些场景,王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走过一段喧闹的街道,右转进入一条小巷,王姐与老公二人就住在小巷旁的居民楼里。上了楼,王姐一边为我们开门,一边说:“别客气,不用换鞋,等下还要打扫的。”
门开了,我们都惊讶于房间的整洁。小小的四方形房间,所有物品都按使用习惯收纳起来,最引人注意的是玄关处一个木质的置物柜:下面整齐地摆着主人的鞋子,整个柜子一尘不染,光洁如新;柜面上,一眼看见的是排成一列的盆栽植物,左侧是王姐的化妆品收纳盒,同样排列得整整齐齐,犹如等待检阅的士兵。
眼尖的同事看到王姐的护肤品中有最近很火的“网红”款,王姐不好意思地说:“老公送的,用了三四瓶了。”
当我们还在感叹王姐老公体贴时,王姐突然冲到门边,兴奋地对我们说:“我家里还有一只狗狗哩。”一旁正在拍摄的摄影师立刻变了脸色,当大家都在纳闷“哪里有狗”的时候,有位同事“噗呲”一声笑了:“王姐,您再看看,这明明是一只熊。”
原来,王姐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巴掌大的褐色小熊玩偶。王姐不好意思地说:“是小熊呀,哈哈。”说完就挂回了门把手上,末了还习惯性捏了一下小熊毛茸茸的身体。
04
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去做保洁,很紧张
迟到是很不好的
我们回到餐馆的时候,王姐的“姐妹”正好也到了。王姐向我们介绍:“这个是广东人,这个是湖南的”,王姐强调:“都是我们轻喜的,这一块住了好多咱们轻喜的保洁”,两位大姐知道我们的身份和目的后,在一旁打趣说:“你们采访王姐呀,她最喜欢拍照了。”
当我们问几位大姐“是不是一直在轻喜”的时候,其中一位大姐说:“原来我们也有在其他家政公司干过,感觉客户对轻喜挺有好感的,我们就过来了。轻喜的服务做的好,客户还帮我们推荐过单子”,接着,三位大姐打开了话匣子,聊起工作中的事情,交谈中,王姐反复提到:“干这行,最重要的‘守时’。”
王姐拿自己第一次做单的经历向我们举例:“你想想,第一次去客户家,不认识路,可不就得提前出发?提前多久都不为过。前一晚收拾好做单用的东西,第二天六点半我就出发了,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去做,很紧张的,迟到是很不好的。”
05
94年来的深圳
当时的工资280多块钱一个月
吃饭的时候,我们注意到三位大姐都不怎么吃辣,王姐说:“广州人就不说了,我和她虽然是四川和湖南的”,王姐指了指一旁的大姐,继续说到,“但是我们都在深圳呆太久了,口味都变化了。”接着,三位大姐围绕“深圳房租”、“物价”等话题聊了许久。
王姐说:“我是94年来的深圳,记得当时的工资才280多块钱一个月,那时候上夜班,真是累啊,住的都是高低床”,王姐加大了音量:“三层的高低床哦,不是两层”,王姐对一位同事说:“像你这么高的,在床上都没法儿蹲。”
“得这样才能进去。”王姐站起身,做了一个侧身弯腰的姿势,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了一步。
落座后,王姐接着说:“还是现在好,现在虽然房租也贵,小孩也不敢带过来,但是我和老公两个人都在这里工作,比以前还是幸福多了。”
”昨天,我和老公去超市,正好碰上打折,买了两百多的菜,全被我‘锁’在冰箱里了。”我们全被王姐的“锁”字逗乐了,王姐也笑了,“可以吃很久了”。
晚饭结束后,两位大姐先回家了,我们与王姐在附近的公园散起了步。王姐说:“我和老公每天下班早的话,就会在这里散步,一圈一圈地走。”我们都夸“您老公对您真好”,王姐说:“还可以,我们在家里,我负责做饭、整理,其他事情他都会主动做的。”
晚上9点,深圳的街道依然热闹,行人、车辆穿梭如织。散完步,我们与王姐道别,约好“把照片尽快发过来”,王姐说,”要发朋友圈”。
▌▌
后记:
在快节奏的城市里生活,
大家似乎都习惯尽快完成一件事。
只是,
想要快,可能就忽略了“好”,
想要完成,可能就做不到“完美”。
在王姐身上,
我们看到了可贵的品质——
守时,细致,
而这两者,
正是轻喜人“干事”的态度。
从对小家庭的照顾,
到对客户家庭的照顾,
王姐代表了轻喜人的某种“骄傲”。
以上是王姐的专访内容。未来,我们期待能与越来越多的轻喜人面对面,聊聊您的生活、工作、家庭,倾听您最真实的想法。祝大家周末愉快,下期再见。
为您推荐
热门文章